主观,客观,不可避免
的是,绝大多数
人在制定
决策之前都希望
照顾好所有这些,因此,绝大多数决策在市场上都会失败。
分析师总是在进行分析,只是不采取行动,因此没有成功。
因此,分析师很难成为交易员。
对于
某些人来说,黑天鹅的反面是巨大的利润。
一些使人们成功的真理很简单明了,但即使听到并看到它们,
许多人还是做不到。
如此多的成功,让人感到神秘;在
外人眼里,许多人的无奈可笑。
过去是无法实现的,未来是无法实现的。
现在,这取决于您定义了多长时间。
所以,活在当下。
很多时候,交易者的想法和话语与他们所做的事情相距一百万英里。
当一个人过着艰苦的
生活时,只能从低档食品市场购买食品,而不能保证其质量。
当生活变得更好时,人们会从高档超市购买食物,被骗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穷人总是会
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美联储
3月
会议纪要:
官员们认为,取得实质性进展还需一段时间。
美国经济仍然远未实现更
长周期的目标。
无需频频地校准FOMC的前瞻指引。
新冠肺炎
疫情所引发的卫生危机继续构成一系列相当大的
风险。
美债收益率上涨,体现出经济前景得到改善。
通胀所面临的风险加重,但目前整体上是平衡的。
大部分联储官员认为通胀风险大体上是平衡的。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3月
政策会议上谈及控制联邦基金
利率,称美联储可以在两次政策会议之间调整
超额准备金利率(IOER).疫情或依旧是澳元多头最大风险。
看涨澳元反映出市场对全球
经济复苏的信心,但并非所有人都持这样的乐观态度。
目前有部分资产经理已经将其澳元
空头头寸延长至建仓以来的第四周。
而Attrill也表示,国立
澳洲银行声称的主要风险依旧是疫情,如果疫情再次在
欧洲爆发,那么欧洲将有必要再度进行大规模的新经济封锁。
除非或直到这种风险最终发生,否则我们继续认为澳元兑美元下跌至四月初的低点0.76以下都将是买入机会。
另有机构分析认为,在
加拿大央行利率决议之后澳洲联储的展望向鹰派转变可能会
支撑澳元。
加拿大央行已成为G7中首个决定退出特别刺激措施的央行。
鉴于
澳大利亚和
加拿大经济的相似性,任何有关澳洲联储的推测将不得不承认澳大利亚经济改善,接下来的措施可能会支撑澳元 上周五,糟糕的非农就业数据降低了通胀和加息预期,也证明了美联储维持政策稳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但是,不管各国央行如何表态,缩债还是很快就要来了。
美银数据显示,今年美联储、
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以及英国央行的
购债规模
有可能从2022年的9万亿美元下滑至3.4万亿美元,2022年甚至可能会下滑至4000亿美元。
交易员们正密切关注着政策调整动向。
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官员马丁斯·哈萨克(MartiKazaks)表示,欧洲央行可能最早于下月决定
缩减紧急购债计划。
上周五,欧元(1.2143,0.0014,0.12%)因此走高。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AmundiAssetManagement)全球
外汇主任PhilippeJauer表示:“由于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G10成员国的经济增速明显加快。
这意味着市场对于政策收紧的预期也会提前。
” 当前,外汇投资者可能更倾向于押注澳洲联储更早缩减购债。
在加拿大央行上个月缩减购债之后,荷宝资产管理公司(RobecoItitutionalAssetManagement)的基金经理BobStoutjesdijk将加元多单套现,并将澳元(0.7842,0.0014,0.18%)和
纽元纳入到了考虑范围,不过由于这些
国家疫情仍充满不确定性,正在实行疫情封锁令;加上这些国家的央行表态模糊,这些种种原因令他保持警惕。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包括对冲基金在内的投机者连续第六周看涨纽元。
他们三周来首次增加了澳元的净多头头寸。
与此同时,日元净空头头寸也接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
各国货币之间的利差取决于各国央行对支持政策的态度,这点在期权市场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今年投资者对澳元兑日元(85.39,0.2000,0.23%)和纽元兑日元已经不那么悲观了。
押注前两者下跌的期权保证金规模已从2020年底的水平全线下降。
彭博首席G10外汇
策略师AudreyChilde-Freeman表示,考虑到两国的政策差异,加元兑日元(90.04,0.1400,0.16%)、挪威克朗兑瑞士法郎和挪威克朗兑欧元仍有上行空间。
她表示,即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储迄今并未出现转鹰言论,但仅凭较高的收益率,澳元和纽元仍可能表现出色。
尽管澳洲联储一直坚称在经济完全恢复之前,将继续提供货币支持,但其最新展望报告显示,经济增长和就业前景乐观,这表明澳大利亚有可能更早实现薪资增长和通胀目标。
新西兰联储也强调,不断上升的通胀和房价给他们带来了压力。
美银外汇策略师Vamvakidis表示:“没有哪个央行想要惊动市场,但他们必须关注经济数据。
如果经济数据表现强劲,我们预计美联储会让政策正常化。
而澳洲联储和新西兰联储也会跟着做。
这些央行将会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对象,因为他们有收紧政策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