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趋势
交易的过程中,不要参与反弹和回调交易,
尤其是在其他产品有趋势的时候。
在进行产品交易时,
一定要参考
相关产品,尤其是趋势
分化严重的时候,要规避风险。
面对长期
基本面因素带来的趋势,投资者首先要寻找顺势交易的机会。
同时,即使技术上稍有逆势,也只能看作是对当前趋势的
调整。
如果基本面有较好的理由支持市场调整,在基本面失去动力后,趋势
很可能回到前期,要时刻关注趋势可能结束的调整信号。
如果从基本面
上看,目前的趋势调整没有合理的解释,则首先考虑为技术性调整,然后必须根据技术分析的理论采取措施.大学毕业后,
谢平的第一份
工作
是在
中国银行做关实习生。
2007年,国有企业有这样一个/
金饭碗/,对于一个
85后的女大学生来说,
应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
一份工资稳定的工作,但谢平却意外地端掉了这个/金饭碗/。
/对于
我来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的工作,缺乏
我这个年龄该有的冲劲和冒险精神,我毅然决定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辞去这份让
很多人羡慕的工作。
/此后,谢平去了外汇领域知名的
英国金融集团CityIndex旗下的零售外汇交易商IFXMarkets,从事金融销售工作。
当时,IFXMarkets中国区负责人苏菲对她进行了采访。
中国到底会不会有通胀风险?
不存在的 大家最近比较关心这个过程中,中国会不会有大幅通胀的风险。
刚才我已经讲到了通胀,实际上现在
面临的是全球通胀卷土重来。
第一部曲是
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很多国家采取大规模刺激,对外部效应的首部曲。
相对中国在这个过程中面临的
通胀压力还算小的。
不可否认,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会挤压中国一部分下游企业的利润率,尤其一部分企业订单不可能及时制作,要承受成本压力。
我们可以看到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讲,中国并不存在大规模的
供需
不平衡,不像海外供应链还没有
恢复,但是消费需求在恢复,当然是不平衡的,通胀更容易上去。
包括海外还有像
美国在内,由于有财政转移支付,很多人不愿意工作,一大需求在恢复,工作岗位又招不到人,引发工资上涨劳动力通胀压力更大。
中国不存在这种情形,中国供给恢复得非常好,特别制造业和产能完全回到了疫情之前的高水平状态,需求在缓步恢复,中国并不存在供需不平衡造成的巨大通胀压力。
中国不存在所谓的滞胀 这轮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全球因素,因为发达国家政策超量刺激,带动了像煤炭、钢铁、铜、铝、大宗商品的需求,供给侧的瓶颈也起到了掣肘的作用。
国外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因为疫情等等原因没有完全恢复产能,在全球背景之下出现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但我觉得中国一方面通过监管层可以进行窗口指导,收紧大宗商品的交易,打击投机操作行为,稳定价格。
第二中国也可以适度调整目前市场上对于中国由于要实现
碳达峰可能对钢、煤、铝这些行业行政性市场减产,市场有这样的预期,造成了价格上涨和库存累计,但是中国完全可以调整这种预期。
比如说2030年碳达峰方案,会比较重视次序选择和主要路径的依赖,靠新能源、电气化的投资,而不仅仅是通过行政性减产。
综合来讲,中国有一些手段能部分抑制输入式的大宗商品价格通胀,回到中国的CPI核心物价,中国面临的压力不大,毕竟中国的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复苏是非常迅速的,需求缓慢上升,这比美国的供需失衡比起来中国的压力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中国应对通胀我觉得面临的压力不会像海外那么大,并不存在所谓的滞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