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平台
有很多
交易
模式,例如常见的STP/ECMM等模式,很多外汇
经纪商平台都存在AB
通道。
所谓A通道,就是指经纪商把
客户的
订单直接传递给流动性提供商,经纪商本身不参与到客户的交易当中,经纪商只通过点差而获得收入,且经纪商与客户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因为无论客户
盈利与否,经纪商获得的盈利都一样。
目前,用户
尤其是国内用户,都对A-Book模式的信任度
更高。
因为经纪商在交易中处于相对中立的角色,只是提供订单通道的技术服务,就相当于一个客户和市场之间的连接纽带的作用。
从
人民币汇率
市场化形成机制看,没有货币能一直升值或一直贬值,单边升值和贬值都非市场化行为。
我国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尤其是要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注重预期引导,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一年多来促使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三大因素背后是
中美疫情治理形势
分化、
经济复苏进程的分化、
货币政策的分化。
首先是疫情治理形势分化。
2020年我国经过一季度的有效
疫情防控后迅速进入
复工复产阶段。
而
美国疫情则陷入失控境地,成为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最多的国家。
其次是经济复苏进程分化,
中国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业复市,并实现了2020年2.3%的正增长,而美国则迟迟难以复市,经济下滑3.5%。
最后,货币政策分化,为了救市美联储采取天量放水措施,导致美元走弱,而中国则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在美国4月份CPI飙升至4.2%之后,美联储有官员开始讨论缩表甚至提前加息。
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国的防控取得了积极成效;美国在新冠疫苗注射加速情况下,今年下半年可能实现服务业重启,美国经济在一季度6.4%的增速下二季度有望继续攀升。
IMF则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增长超过8%。
由此,中美在疫情、经济、货币政策方面的相互关系
发生变化,人民币兑美元未必会继续处于升值状态,可能呈现双向波动态势。
中国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以应对通胀
风险 《21世纪》:近期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通胀预期也在不断攀升。
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通胀风险? 赖
长庚: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就中国而言,目前通胀看起来有些上涨,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但是目前不能当作一个完整的判断。
从国外来看,
我觉得国外的通胀可能会发生,因为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疫苗注射率较高,可能通胀会出现
反扑的现象。
此外,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次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给美国人发放消费券以拉动消费,因此通胀反扑的现象可能会比较强一些。
我们下半年可能比较担心美国跟英国这几个国家的通胀情况。
《21世纪》:一旦全球发生了通胀,尤其是美英两国发生的话,中国应该如何去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 赖长庚:我觉得中国受到的影响会比较低一点,因为中国很早就采取了比较
中性甚至趋紧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可操作空间,可以去吸收一些刚开始的通胀压力,不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
甚至如果说通胀不发生、经济发生反转,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向下调的空间。
总体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概是最适中的。